东南亚美食的海洋,钜惠购物的天堂,几近“失传”的民间技艺秀场。9月13日至21日,“2014南宁·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”将在南宁华南城恢宏上演,届时,南宁市民将迎来南宁史上**美食饕餮盛宴,好吃好玩好看尽在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。本次美食节上来自国内各省市、港澳台地区、东南亚的特色海鲜大餐、烤肉盛宴、海量小吃等等美食将汇聚一堂,厨神大赛硝烟滚滚,各项“美食之*”轮番上场,邀您共同见证,除此之外组委会还将邀请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项目,**在美食节现场与游客互动,市民在享受美食的同时,还能享受到无与伦比的“文化大餐”。
今年美食节**项“美食之*”为今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主题国新加坡的特色美食肉骨茶,并且是世界上“**锅肉骨茶”,为了达成挑战,现场将搭建一个直径2米,高度为半米的超级大锅,大锅中加入精选上等的包着厚厚的瘦肉的鲜猪排骨,并用上等中药,如当归、玉竹,八角,桂皮,白术,甘草,熟地,党参,茯苓,川芎等几十种中药材及**秘制香料配制成的“料包”,加上炸过的蒜瓣、香菇、玉米、菜心等,文火慢炖几个小时以上,煲出浓香鲜嫩,口感细腻的正宗新加坡肉骨茶。南宁市民不出国门,就能尝到世界上“**锅肉骨茶”!
肉骨茶Bak-Kut-Teh (福建语) 是新加坡的美食之一,可能很多人会误认为是一种茶品名称,其实,此“茶”非彼“茶”,虽然肉骨茶名为「茶」,却是一道以猪肉和猪骨配合中药煲成的汤底,其独特的风味扬名海外,深受各地游客喜爱。吃肉骨茶时,**能配一碟秘制“朝天椒酱油”,让微辣的感觉**你的食欲。再配上一根冷油条,热汤泡冷油条,是地道的新加坡吃法。肉骨茶贵为新加坡美食**不仅因为味道独特,吃法新奇,更是在吃肉喝汤之后,浑身热力十足,有点发汗,夏末秋至喝上一碗,**是一通百通,冬天肯定会一暖俱暖肉。骨茶没有鲜艳的色泽,却有扑鼻的清香,鲜美之中又带着药材的提神劲道。食用过肉骨茶后会感觉到全身发热,对女性有滋补养颜的功效,对男性则有补肾的作用。
肉骨茶
今年美食节**邀请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现场表演并与广大市民互动,体验难得的文化盛宴,感受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!
【剪纸】“刀尖上的舞蹈”,千年传承民粹
一把剪刀,一张红纸,随着灵巧的手上下翻飞,一幅幅风格各异、栩栩如生的精美图案便惊艳迭出。这便是具有1000余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奇葩——剪纸。因其工艺离不开剪刀,又被人们誉为“刀尖上的舞蹈”。在中国很多地方,剪纸一直被人们视为珍宝,长期用来表示“祈事禳灾、祈福增寿、祈求富贵”等美好希求。然而,随着剪纸艺人的青黄不接和自身短板的凸显,剪纸也渐渐成了迟暮的美人。如今,各地日常活动中再也难觅其芳踪丽影。今年美食节我们有幸邀请到**剪纸艺术家袁成祥老先生到场表演,让大家近距离了解这一难得的传统民间艺术。
袁成祥,四川省一级剪纸艺术家,艺驿网剪纸大师。他先后访问过十多个**和地区,进行民间文艺交流,把中国古老的剪纸艺术带出国门,走向世界,发扬光大,并赋予其更加旺盛的艺术生命。袁成祥先生的人物剪影,也具有造型准、速度快、神型兼备的独特表现手法。老先生曾有幸为吴总理及家人剪影留念,总理及现场观众无不为袁先生的精湛艺术而感叹。袁先生在剪纸艺术多年的创作中,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。2001年8月应邀参加了在荷兰鹿特丹举办“中国节”和阿姆斯特丹举办的“中国周”等大型活动,袁先生的精湛表演受到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评价。
剪纸艺术
【糖画】童年里*甜的记忆
“熔就糖霜丞相呼,宾筵排列势非孤;苏秦录我言甘也,林甫为人口蜜腹。霉雨还潮几屈膝,香风送暖得全肤;纸糊阁老寻常事,糖丞来年亦纸糊”。
《坚瓠补集》中的这一首诗,真实记录了糖画盛行的情况,糖画,也叫糖饼,将炼过的白糖,麦芽糖融化后,以勺为“笔”、糖稀为“墨”,手腕一抖、一转、一提,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作跃然于白色的大理石板面上。糖画多为飞禽走兽,花鸟鱼虫,戏剧人物,观之如画,取之可食,是所有人童年里*甜的记忆。
陈昌吉,糖画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,因从小受到家庭糖画艺术熏陶,12岁随祖父学艺,后又拜师为糖画老前辈樊德然门下,使自已的糖画技艺不断提高、精益求精,手法明快流畅,不管是花鸟鱼虫、飞禽走兽,还是戏剧人物都表面得栩栩如生,为人称道。
糖画艺术
【面塑】小玩意儿走进艺术殿堂
面塑俗称面花、捏面人,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,发源于中国,并传至越南、东南亚的民间艺术门类,以糯米面为主料,调成不同色彩,用手和简单工具,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。旧社会的面塑艺人“只为谋生故,含泪走四方”,挑担提盒,走乡串镇,做于街头,深受群众喜爱,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,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。如今,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,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。在手中几经捏、搓、揉、掀,用小竹刀灵巧地点、切、刻、划、塑成身、手、头面,披上发饰和衣裳,顷刻之间,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。
黄治苏,面塑大师,16岁师从东面塑名家汪天一为师,后继续跟成都面塑大师雷光宗学艺,深得其大师真传,擅长任务、动物各种造型,尤以瓜果、昆虫为佳。2009年第二节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获面塑**展示奖,其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,是*收欢迎的民间艺术项目。
面塑艺术
【棕编】方寸间巧夺天工
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,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。以四川新繁棕编和湖南棕编玩具*负盛名,有200多年历史。2011年,新都棕编被列入“第三批***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。
李云湘,棕编艺术大家。从事棕编编织工艺四十多年,自成一派,风格独特,功底深厚,可谓棕编传统流派中坚。主要编制飞禽走兽、昆虫等动物,构思细腻,叵具匠心,制作精良,神态各异,栩栩如生,极富感染力,令人爱不释手。加之所用材料棕树叶,经特殊处理,编织的动物永不变形,不为虫害,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,堪称中华一绝。
棕编技艺
今秋9月,*不可错过的美食盛宴、文化大餐,尽在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。
时间:2014年9月13日至21日
地点:南宁华南城